2005/06/20

詹宏志被攆出局

小鳴按:讀本文前,可讀文末轉貼自《成報》馬家輝所寫的副刊文章。

詹宏志終於不敵城邦香港管理層。


我倒要問,香港人真的勝了一仗麼?外地的文化圈又會怎樣看這次港人「勝利」的事件呢?

一直以來,有不少人都愛拿香港和台灣作比較,尤其是兩地在華人世界文化方面的貢獻。在中國抬頭以前,我一直都認為台灣在華文書籍和雜誌出版方面貢獻良多。有好長的一段日子,我主要是喝台灣書籍奶水大的。在我心目中,詹宏志是台灣甚至華文世界的出版精英,另一位則為郝明義。雖然有友人跟我說,詹宏志不是省油的燈,即他也是個不簡單的人,但這絕不影響我對他的評價。過去十多二十年,他的確開創了華文出版業的局面,讓台灣穩執了華文出版的牛耳好一段年日。

今天,可悲的是,如馬家輝所言,他這個台灣「內容派」終敗在香港的「財務派」手下。身為香港人,我不單感到無奈,也哀傷。這消息確實打擊了我,因我一度還以為香港可養得起出色的文化人。香港到底是個什麼鬼地方!連像詹宏志這樣出色的出版人才也給財大氣粗的商人轟出局。香港的商人根本就欠缺文化素養。當初tom.com注資城邦時,我的直覺已告訴我事情不妙。不過,我倒不希望我的預感成真。可是,不知好嬲定好笑,殘酷的事實擺在眼前。

龍應台走了,詹宏志被攆出局。一個地方,有素質的文化人無法立足,那地方的文化只會落得一池死水的地步。

為了洩憤,我心裡惟有咒罵那些發財卻不立品的香港有錢人。



詹宏志不可言退

R﹕台灣才子詹宏志宣布「退休」,離開他一手創辦的城邦出版集團,不能不令人感到惋惜。城邦集團設立於一九九七年,猶記得,當年香港書展,詹宏志與合作夥伴同來香港,我有幸跟他們吃飯聊天,直接了解這群出版菁英的想法和計劃。他們早已立下壯志,要做出一番嶄新的出版格局,替華人出版界爭點光采。

果然,不負眾望,城邦在短短數年內,集合了一百多間小出版社,合力做大事,詹宏志提出「花園主義」的願望,希望在一個組織架構下,百花齊放,「替每種知識提供至少一組相對應的出版品」。

後來,城邦引入tom.com的資金,如虎添翼,更是繁榮,但可惜,坊間盛傳香港和台灣的管理層有所衝突,最後,「財務派」壓倒了「內容派」,香港派壓倒了台灣派,詹宏志只好抽身離場。對這傳聞,詹宏志極力否認,並說自己早就預備退休,因為,「現在看帳單的時間比看書還多」,令他很不自在,詹宏志始終喜歡閱讀,喜歡回歸本位,喜歡做回知識分子。

無論如何,祝福詹宏志,祝福他在「退休」之後能夠做回自己,也做回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可是,以其大才,相信每日必有不少大老闆上門游說,要求他出山效力,而他,說不定也終會重出江湖,再創一番令人驚喜的事業。

詹宏志終究不是純粹的書生,他是一個懷極大實踐力和爆發力的創意人,如果閉門讀書太久,這些實踐力和爆發力被困壓得太嚴重,必會令他難以忍受,要在江湖上施展一下拳腳,替自己「止痕」。

詹宏志若真退休,便是我們的損失﹔退不得,不得退,不退得﹗

馬家輝

2005/06/14

灣仔直立式文化藝術村


星期日,午睡之際,收到好友肥joe來電,向我提及《明報》的一則報導——灣仔直立式文化藝術村(詳情請參下文),且鼓勵我積極發動身邊的人考慮集資租用該地方,以待日後自己又或與他人有搞文化活動的空間。迷迷糊糊之間,我覺得他的意念不錯,且有一定可行性。若有十多二十個關心文化的基督徒,每人大概月花二三百元,便可有一個空間作自主的文化交流活動互動。我進一步的幻想/想法是,付款的人可自行設計活動,如讀書組、文化吹水會、課程……

一個空間,既個人又有群體﹔自主的文化活動,又或信仰與文化的互動。想著,已教我振奮!



灣仔有座直立式文化藝術村

 【明報專訊】灣仔軒尼詩道365、367號的富德樓,樓高14層,隔鄰是當舖,大大一個「押」字簡潔說明了這地帶的老練。但有誰想到富德樓正五內翻騰,遷進了16戶文藝工作者,為舊樓注入保鮮劑,由內而外去皺。原來當政府蠢蠢欲動企圖將殘舊的長沙灣工廠大廈變成「創意藝術村」、如火如荼籌建「西九」之時,早於2年前已有好心業主,寧捨高租金收入,默默地為一群文藝工作者創造空間,以便宜得令人難以置信的租金,開闢16片沃土,讓藝術村的嫩芽筆直向上滋長,長成「直立式」文化藝術村。

 租平 限制少 交通便捷

  文藝工作者從來需要的是無限創作空間,從北角油街到土瓜灣「牛棚」,發展至上樓搬進工廠大廈,由火炭走到柴灣,都是文藝工作者自發創造而衍生的。表面看,他們像各自為政,但深入看,他們卻因同駐一地而互有交流,組織成藝術村。私人租地方的好處,是限制少了,不像「牛棚」那樣由政府管理,處處掣肘,貼海報、拍照都要申請。但私人單位的租金卻相對貴了,所以富德樓的出現,租平、限制少、交通便捷,成為這群非牟利文藝工作者的安樂窩。

 升降機成為交流平台

  至今已有15戶各類文藝工作者進駐富德樓,包括多媒體創作、紀錄電影、繪畫、音樂,甚至由教師組成到山區教育的團體都有,他們的組成年齡由4個月至1年多不等,希望能互動帶出新意念,至於另外的1戶則是租給外地來港藝術人士暫住。遷入富德樓的用家都感激地說﹕「業主真的很好心。」說到直立藝術村與「牛棚」的分別,他們異口同聲說缺乏聚會平台,租用9樓365號成立「活知識立群社」的李展華笑說﹕「我們經常在升降機相遇,升降機便成為交流的平台了。」

  不過,他們都相信,只要有心,縱使跑上跑落都能交流,就像陳師奶到李師奶家借糖借鹽串門子,談話內容當然不是「東家長,西家短」,而是「咦﹗你也有興趣搞這類活動﹖不如找天大家談談吧﹗」租用10樓365號成立「緊急實驗室」的劉柏基,上次到14樓367號向吳子昆借電鑽時就順便作了交流,劉柏基覺得這是直立藝術村的特色。

  尋找成立直立藝術村的因由,要由這座樓的代理人兼獨立文化工作者馮美華開始。她2年前出席藝術中心一個論壇,探討有關文藝工作者的空間問題,沒料到灣仔富德樓其中一位擁有近20單位的業主就在現場。聽了之後,業主希望為有需要但無錢的年輕文藝工作者作出貢獻。

 收取市價25%租金 不可留宿

  業主於是將一直丟空的富德樓16個旺租單位,交給馮美華全權負責,她以2500元月租的劃一超低價,將每個600平方呎單位租給文藝團體。其實,現在大廈內未租給藝術家的其他單位中,有被間成3個房間再分租,每個房租金就要4000多元,即一個單位可以租起碼1萬元。

  馮美華說,雖然自由度大了,但也要履行簽下兩年租約的責任,「單位只能作為創作空間,不可留宿,並要在這兩年間確實進行文藝發展。」說到這裏,大家都可能都想知業主是什麼人。馮美華形容,「他是一個讀很多書、對文化有見地,且為人低調的人。」

 文﹕張麗珊

2005/06/13

邂逅littlegirrll


blog。同聲同氣的人連結。各式各類的虛擬部落誕生,成長,壯大。

在blog的世界,因著朋友Dasein的blog,無意中瀏覽了年輕女子littlegirrll的blog,讀了她寫的「喜歡安東尼奧尼」,有意外驚喜。她的文章主要介紹和分析安東尼奧尼的電影《La notte》(夜)。她年紀雖輕,但文章別具洞見,且觸動人心
難得!

2005/06/12

出色的國內出版社


近年看繁體字簡體字書的比例近乎五五,有陣子前四後六,又或前三後七。看得多了,對國內出版社開始有一概略印象。我祖籍江蘇,碰巧近年比較欣賞的國內出版社為江蘇人民出版社,其文史哲系列所選的書既有分量又具前瞻性。瀏覽過網頁,若遇上心愛書籍,我通常會到旺角的文星訂書。

去年曾出席北京書展,且在江蘇人民出版社駐足瀏覽了好一會,也曾硬著頭皮與其總編打過招呼。他是個木訥的讀書人,不多言,不善社交,常像在沉思,與我說話不夠三句。我心想,難怪他們出版了那麼多有分量的好書。反觀身邊不少出版人,愛上位,愛打交道,胡言亂語,言不及義,至於他們出版了什麼,不提也罷。

2005/06/06

story_recycle@blog


由這一秒起,我決定做電郵世界故事拾荒者,從中尋寶。

不時在電郵世界看到不少故事,尤其是感人或發人深省的故事,在漂浮在流動,找不到落腳點。story_recycle的建立,就是讓這類故事在無邊無界的虛擬世界漂移中歇一會,日後讓有心人循環再用。有空可瀏覽
http://articlerecycle.blogspot.com/ 。頭一個故事「誰在寬容誰?」已上blog。謝謝Phyll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