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0/30

Clint Eastwood的《Flags of Our Fathers》


演而優則導,是不少出色演員退居幕後的出路,然而,成功的卻如鳳毛麟角,奇連伊士活(Clint Eastwood)是其中出色的一位,近年且越戰越勇,不禁讓我歎服。他兩年前拍的《擊情》(Million Dollar Baby),簡單的故事,配以低沉的藍調,讓我至今印象難忘。


今天,瀏覽電影資料時,得悉他的一齣電影《Flags of Our Fathers》快將上映,急不及待看了trailer。一看之下,便知道《Flags of Our Fathers》跟《擊情》是完全不同的片種,電影的視野和格局也恢宏得多。看來,奇連伊士活在挑戰自己。

電影還未在香港上映,還是讓我們先看看故事簡介、劇照、trailer和外地影評吧。

故事簡介:

1945年二月,即使歐洲戰場已幾近獲勝進入反攻尾聲,但太平洋戰場仍然陷入膠著狀態,其中最殘忍與血腥的一場遭遇戰役就發生在硫磺島上,尤其是其中一段經典影像:五位海軍陸戰隊員與一位海軍看護兵一起在摺缽山頂(Mount Suribachi)豎起美國國旗,更被拍成照片名留青史。

這張捕捉到歷史時刻的照片,讓開始厭倦戰爭的美國找到勝利的象徵,也讓護旗的這六位美國戰士一夕之間成為全國英雄,雖然其中有人很快就為國捐軀,不知道他們將被永遠紀念歌頌;但是

倖存的護旗者卻沒有興趣當個表面形象符號,甚至也不認為自己是英雄,他們只想陪同袍們一起駐守前線,絲毫不宣揚炫耀地戰鬥與犧牲……












延伸閱讀:
「我們父親升起的國旗( FLAGS OF OUR FATHERS)﹕深具歷史價值, 值得回味」:http://www.epochtimes.com/b5/6/10/22/n1495226.htm

trailer:


回bluegazine主頁

2006/10/19

奧爾漢‧帕穆克(Orhan Pamuk)



早兩天,辦公室內,同事D跟我說她買了土耳其作家奧爾漢‧帕穆克(Orhan Pamuk)的《我的名字叫紅》(簡體字),且把書拿給我看,她隨即補上一句,帕穆克剛奪得2006年度諾貝爾文學獎。

《我的名字叫紅》,一本讓我印象深刻的書,不單因這書去年在全城書店熱賣,更因楊千嬅曾在香港電台主辦的十大好書推介過這本書。一個大癲大廢、像不常用腦袋的女藝人竟推介如此的一本文學作品,怎不讓我側目。

相信不少人都不甚認識奧爾漢‧帕穆克,其實他在文學方面的成就,在西方世界早已確認:

他的第一部作品《塞夫得特州長和他的兒子們》在1982年出版,即得到《土耳其日報》小說首獎。帕穆克其他的著名作品還有《黑書》(1990)、《新人生》(1994)、《我的名字叫紅》(2000) 《我的名字叫紅》曾獲得2003年都柏林文學獎,同時也贏得了法國文藝獎和意大利文學獎。

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提到:

穆克在其作品《白色城堡》((Beyaz Kale),1985出版)中,將西方小說敘事方式與東方文化的神秘主義和象徵主義融為一體,奠定了他在國際文壇的地位。帕穆克的作品多反映土耳其的過去和未來、東西方文化交流和衝突,以及土耳其曲折的發展歷程。

帕穆克非常關心自己的祖國,且一直執著用母語書寫他的作品。

儘管帕穆克本人長期在國外居住,精通英語,但他的作品都用土耳其語寫作。帕穆克1952年出生於伊斯坦布爾一個富裕的中產階級家庭,在伊斯坦布爾科技大學主修建築。他經歷了土耳其社會變革,這為他提供了豐富的創作素材。帕穆克曾因批評土耳其政府,不願處理第一次世大戰時阿美尼亞人被屠殺的事件,及庫爾德分離活動,一度被當地政府起訴。




資料來源:
出版之門:
http://www.publishing.com.hk/default.asp

延伸閱讀:
奧爾漢‧帕穆克(Orhan Pamuk)官方網頁:
http://www.orhanpamuk.net/
奧爾漢‧帕穆克著作中譯:
http://www.cite.com.tw/authors_search.php?authors_id=7072
奧爾漢‧帕穆克訪港演講會:
http://www.cityu.edu.hk/
南方朔談奧爾漢‧帕穆克:


回bluemagazine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