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1/26

號外061126:嶺大文化研究系「文化.政治」討論平台


嶺大文化研究系全新設立的「文化.政治」討論平台將於12月開始。

「文化.政治」討論平台的設立,旨在

透過每月一次的公開研討,探索緊扣香港社會脈絡的各種當代議題,推動「文化研究」與本地(廣義的)政治之間建設性的對話,以理性批判的角度探索香港的現狀,並展望未來。

……文化研究 (Cultural Studies)
除了關注普及文化、小眾身份、全球化和文化理論以外,也應同時針對本地種種政治社會運動及相關論述作積極介入與連結,並與體制內外的聲音保持對話,學習與公眾溝通,增進良性爭持
(negotiation)的社會效果,務求創造有更廣泛基礎的文化研究話語實踐。因此,我們認為,培育既富批判精神、又有建設性的討論能力、態度和文化,是急不容緩、也是細水長流的工作。

「我們的未來」系列正是循這個方向的一種努力。在內容方面,我們很願意以不一樣的角度去開拓一些與香港社會脈絡息息相關的題目
(如課室、新媒體、知識生產、色/情、旅遊、(後)殖民);在形式方面,我們會努力把研討與具體的知識和不同的論述扣連,在促進主體能動性的同時,鼓勵更具智性(intellectual)內容的參與和交流,為我們的文化未來好好把脈。研討會系列將以深入淺出的方法,試圖把本地割裂的文化/政治議題重新連結和組合。

頭一次的「文化.政治」討論平台定於12月10日舉行,題目為「文化.政治.香港的未來」,講員分別為羅永生博士, 馬國明先生, 司徙薇博士及胡露茜博士,內容如下:

沒有價值,哪有文化?

文化不必高高在上,或是有閒階級的悠閒玩意,卻是普通人每天謀生之餘、作息之間所自然生產的既具實際效用、又叫人嚮往不已的平常價值。在地的文化場域,正是這樣地充滿著生趣和實效的。(你看:我們這樣地愛著屬於香港人的天星碼頭!)

只要心靈不死,作息有律,人的動力便能發揮創意、觸動想像。社群便燃起生機,任歷史和社會的局限再多,再平常的力也可像星星之火,慢慢傳播著該地文化生命的種,發放能量。(看:我們一顆熱愛著天星鐘樓的心! )

到了今天,在一個不易讓人用心思辨價值的年代,種種的動力失衡了,失態了。那麼,我們再能怎樣作具批判力、有前瞻性的價值判斷?如此,在批判思考的價值和能量難求的十字路口中,我們再說文化有何出路,又將如何?

沒有中國,哪有香港?

常說沒有經濟,哪有城市、哪有香港?或說沒有政治,哪有國家?哪有香港?(不吃鴉片,不建港,不搭渡輪碼頭,哪來香港今天的安定?)

你不做買賣,更沒有日後的繁榮。我想,交易沒有出路,又怎會有香港?普通人沒有意志、判斷和決心,講求實際的前輩又怎知香港?怎知香港有未來?沒有決心和想像,哪來生活,和對生活的嚮往?沒有活著的動機和生趣,你說什麼文化?(你看:鐘樓的一瓦一片都不能留!)

沒有殖民,你說什麼文化?不想殖民,我們怎麼踏足在這後殖民的路上?沒有出路,動力怎不失衡?這難道跟文化的生產、運作、實踐和實效無關?而政治的吊詭以至失態,難道不正在文化的非比尋常之中嗎?

沒有歷史,哪有未來?

讓我們一起想一想,看一看,眼前的香港的文化:
*有沒有歷史?有沒有未來?
*有怎樣的歷史?有怎樣的未來?
*我們都是埋首於平常作業的香港人。偶爾,我們於周末環顧維港兩岸,只欲舒展身心。…這時,我們的歷史究竟怎樣地牽連著你我當下生活的狀況?
*每天,我們活在此時此地的香港,於作息之間,我們偶爾碰到片刻的生趣。(你聽:那鐘樓親切的聲音又嚮起?) … 這時,我們的未來到底能否為我帶來一些憧憬,帶來動力和生機?
*那憧憬背後的我和你,又立足在何種文化生活的失衡之中?

參考閱讀:Ackbar Abbas, Hong Kong: Culture and the Politics of Disappearance.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1997.

「文化.政治」系列其他題目如下:

課室……(1月14日)
新媒體‧開放知識……(2月4日)
知識生產……(3月4日)
色/情……(4日1日)
旅遊……(5月13日)
(後)殖民……(6月10日)

「文化.政治」討論平台網址:http://www.ln.edu.hk/cultural/programme/abstract.shtml

回bluegazine主頁

號外061126:牛棚書展2006


《牛棚書展2006──書就是書》

每年一度愛書人不容錯過的盛事──第四屆牛棚書展將於12月1日至12月4日,於牛棚大本營開鑼(土瓜灣馬頭角道63號牛棚藝術村)。遠離人煙稠密的會展,告別湊熱鬧的人龍,牛棚書展為愛書之人提供真正的閱讀空間。
本屆牛棚書展以「書就是書」作為主題,回歸基本,讓「書」當上真正的主角,透過連串活動,如書痴夜話、牛棚書獎、絕版藏書展、動手造書等,令普羅大眾重拾閱讀趣味。本年度牛棚書展的精采內容如下:

牛棚書獎:為推廣讀書風氣、鼓勵好書的出版,牛棚書展將於書展正式舉行前,舉辦首屆「牛棚書獎」,由牛棚書展委員會(評審顧問:馬國明、洛楓)及讀者
網上投票,選出一本以香港為主題的好書,結果將於書展開幕當日公布並進行頒獎。

中港台三地書癡大會──香港二手書店之旅、書癡夜話、民間善本藏書展:近年在中國內地,古籍善本和民國時期圖書的收藏、鑑賞以至拍賣等等活動方興未艾,而收藏珍貴舊書亦向來是讀書人的愛好,有見於此,本屆牛棚書展推出重點節目:邀請中、港、台三地「書癡」,包括林冠中、傅月庵、胡同、吳興文、陳智德,聯同讀者作一次香港二手書店之旅,在書展期間舉行「書癡夜話」,交流藏書和讀書心得,並舉辦民間善本藏書展,徵集民間珍藏善本,在書展期間設導賞員向觀眾介紹。

「香港土著與世界公民」講座──「古跡‧社區‧環保──香港歷史與香港人的身份重塑」、「本地保育運動──城市發展與本地公民社會的興起」:近年舊區重建與發展衍生怎樣的問題?社區保育是什麼概念,如何與香港的文化發展連繫?香港如何與世界文化接軌?香港會否被邊緣化?廿一世紀的香港將向何處去?書展期間將舉辦一系列講座,邀請學者專家發表意見,與觀眾一起討論。講員包括:馬傑偉、梁款、羅永生、鄭敏華、許日銓、金佩瑋、龔立人、陳雲、呂大樂、張炳玲、沈旭暉、陳家洛、張翠容。

「書就是書」小型書展:精挑特色書商參與,展售中港台文史哲、社會科學、藝術、教育等等多種新書,有質素有誠意有空間,讓愛書人愛不釋手的書展。

馬拉松讀書會:邀請不同文化團體輪流主持,連續兩晚舉行,透過不同主題,與讀者一起閱讀好書。參與團體包括:原創空間、《字花》、紅紅綠與《月台》、Kubrick、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監察全球化聯陣。

詩音樂會:詩歌與音樂的交流,不同音樂組合將演繹、誦唱本地詩人的作品。參與團體:廖偉棠& friends、飲江與艾歌、袁兆昌與阿希、陳子謙& friends、Babyscream & Mit。

造書工作坊:由年青畫家智海主持,教讀者自製屬於自己的書籍。

書簽工作坊:高學長Scolari Christophe教讀者自製另類書簽。

市民自由書墟及創意地攤:鼓勵市民自擺地攤展售舊書及特色精品,是每屆牛棚書展都大受歡迎的環節。超過三十個特色產品地攤,展示DIY工藝品趣緻小玩意及二手書籍,讓久違了的地攤文化,重現眼前。

駐場藝術家@牛棚書展:多位本地藝術家,包括盧燕珊、黃志輝、蔡仞姿、魂游、蚤仔同學、香港作動,為本年「書就是書」主題,度身裝置展覽、演出,讓大家在浸淫書海之餘,提供另類創作啟發空間。

閉幕音樂會:由維港唱片旗下歌手傾力演出,為書展劃上完美句號。


回bluegazine主頁

2006/11/09

號外061109:龍應台的香港筆記 @ 沙灣徑25號

《出版之門》據中新社2006-11-07消息報道:兩岸三地知名學者龍應台,7日在香港大學舉行《龍應台的香港筆記@沙灣徑25號》新書發佈會暨演講會。這是龍應台在港出版的第二本書,全書完整集結了3年來她為香港所寫的文章。


據報道,3年前,龍應台應邀來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任客座教授,她視這本《香港筆記》為自己向香港交出的“作業”。新書出版方──香港天地圖書表示,龍應台的所有著作,都有台、港、大陸、新馬不同地區不同版本,唯獨《香港筆記》在香港首發,而且是全球唯一版本,創下龍應台個人出版史的第一次。對此,龍應台表示:“這是一本為香港而寫,為香港而出版,為香港而存在的一本書,也紀念一個外來作家與香港的緣分……”全書共分三輯,第一輯“香港你往哪裡去”。讀者可以一窺作者以學者的眼光,在關乎香港的重要公共議題上,探討、質疑,並提出“知識批判”和建言。第二輯“玉蘭花”。其中,既有龍應台對香港人性格的細緻觀察的隨筆,也有其描繪香港生活的抒情散文。有趣的是,新書的第三輯名為“沙灣徑25號龍應台收”,從龍應台在港期間收到的中英文讀者來信中,選錄了31封,既有《香港人的困惑》,也有《回家吧,龍應台!》,表示龍應台是一個願意與讀者溝通,並極為尊重讀者的寫者。

2006/11/08

深圳首家24小時書店——星光閱讀棧


身邊愛看書和打書釘的朋友一直都羨慕台灣的愛書人,因他們有誠品書店。誠品書店不單店面空間大書種多,且裝潢極有品味,在其中消磨一天半天,確是賞心悅事。最讓我羨慕的是,位於敦化南路的誠品書店還像7.11般二十四小時營業,愛書人完全不受時間限制,什麼時間想看書買書都可以,好一個現實世界中看書買書無障礙的地方。

一直希望香港這個不夜城也有像誠品那樣的不打烊書店,可惜的是,盼想一直落空,也許香港的閱讀文化土壤不足以養活一家這樣的書店。在慨歎的同時,不得不欣賞國內圖書業在這方面的努力和幹勁。據《
出版之門》報道,深圳首家24小時書店已於11月6日開業。以後,要享受夜裡看書和打書釘的樂趣,並享受與書籍有關的周邊文化氛圍,也許可以考慮深圳書城中心的星光閱讀棧。晚車去,早車返,盡情享受一個坐擁書堆的晚上。



出版之門》2006-11-03綜合報道:深圳首家24小時書店——星光閱讀棧,將於6日正式營業,這將是當天揭幕的深圳書城中心城的最大亮點。

據報道,11月1日上午,深圳書城中心城開始試業。中心書城營業面積4.2萬餘平方米,是亞洲單體最大的書城,也是深圳首座全新的體驗式書城。除了擁有大型書城的全部品種,中心書城還增設了很多特色書店,其中最受關注的要數24小時書店——星光閱讀棧。該書店約400平方米,有高大的書架,柔軟的座椅,在這裡看書、購書就像處在自家書房一樣舒適。深圳中心書城總經理王芳表示,這裡的一萬多個品種的書是從二三十萬種圖書中精心挑選出來,並會根據市場變化和讀者需求進行適應性調整。王芳說:“夜間的星光閱讀棧承擔著延伸中心書城出版物中心店和各專業店資訊和服務的功能。在這裡,讀者白天預定的圖書可以在晚間來收取;在這裡,讀者可現場訂購深圳書城所有的架存和庫存出版物。凡是讀者夜間在星光閱讀棧現場預訂的圖書,只要有庫存,書城會在第二天將其免費送到讀者手上。”據稱,星光閱讀棧並不是孤立的,為了照顧夜間購書的讀者,在它周圍還分佈了24小時便利店、茶館、咖啡吧、藝術家小酒吧等特色店,這些項目與星光閱讀棧配套呼應,成為市民夜間文化生活和人文社交的好去處。王芳表示,星光閱讀棧將是深圳第一家名副其實的24小時書店,從開業起,這裡的閱讀生活將永不停歇。



深圳書城中心城正式開門迎客

《出版之門》2006-11-07綜合報道:深圳昨日(6日)“三喜臨門”,亞洲單體經營面積最大的書店———深圳書城中心城正式開門迎客;第七屆深圳讀書月全面啟動。與此同時,為期兩天的全國讀書文化研討會也於昨天下午在深圳開幕。


據報道,深圳書城中心城經營面積4.2萬平方米,是亞洲單店經營面積最大的書城。該書城於2004年7月5日開工建設,昨日正式開業。中心書城除設有萬餘平方米的中心書店外,還開設了藝術、音樂、外文原版等特色店,組合了近30萬種圖書。此外,還整合了品位餐飲、休閑娛樂、創意產品和文化精品等項目,為消費者提供一站式、多元化的文化消費選擇與體驗。伴隨深圳書城中心城開業而宣佈全面啟動的深圳讀書月,是由深圳市委市政府於2000年創立並舉辦的一項大型綜合性群眾讀書文化活動,迄今已成功舉辦六屆。舉辦的活動從最初的50多項活動到今年的300多項,參與人數從首屆的170萬人次增加到第六屆的650萬人次,影響力越來越廣。而作為本屆讀書月的重點主題活動之一,旨在探討深圳讀書月活動長效機制的“全國讀書文化研討會”於6日下午在深圳花園格蘭雲天酒店召開,來自中宣部、新聞出版總署、文化部、團中央及全國各地的各位領導和專家約50人參加會議。


回bluegazine主頁

2006/11/01

寺山修司


年輕時代,早已聽聞寺山修司大名。只是,於年輕時代仍「保守」和「正經」的我而言,他某程度上象徵著「危險」,令人不安,恐怕「貞節」不保。毋庸置疑的是,在那個保守的時代,他的意識和影象不可說不大膽和前衛。因此,礙於自己的膽量和限制,我與他擦身而過,卻未有機會停下腳步細心端詳他一番。

在這個秋天,電影節目辦事處舉辦了「世界電影經典回顧節目三」【寺山修司】。看了官方網頁有關
寺山修司的介紹,再在youyube看了他的一些電影片段,不禁驚為天人,目瞪口呆。即使數十年後的今天,他的電影意識和影象都是前衛和大膽的。他仍是超前的。驚魂未定之餘,已按捺不住,欲盡快親身體驗寺山修司所帶來的打破意識規範的感官之旅,也好同時考驗自己的尺度。

是次上映電影包括再見方舟草迷宮、上海異人娼館拋掉書本跑上街死在田園拳師短片節目(一) 短片節目(二)「天井棧敷」劇場作品錄像節目。因著意識與內容的大膽,大多數被列為三級。


再見方舟:


拳師:


拋掉書本跑上街:


短片節目(二) :



「世界電影經典回顧節目三」【寺山修司】官方網址


回bluegazine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