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01

(轉貼)基大電子報315期(1/6/09)

基大電子報315期(1/6/09)另類國情教育工作坊

http://www.grass-root.org/college/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880

1.【基進視角】:對北京‧六四民主運動研討會的一些回應
2.【基進視角】:「另一個世界是可能的」:
21世紀的激進社會工作
3.【基進視角】:論世界左翼新政治戰略
4.【活動推介】:就業、失業、「扶貧」調查工作坊
5.【活動推介】:「新自由主義前史」的左翼回顧
6.【活動推介】:另類國情教育工作坊
========================================
【基進視角】:對北京‧六四民主運動研討會的一些回應[阿丙]

在六四二十年之際,一群內地學者在北京舉行了「六四民主運動研討會」。參加者包括徐友漁、崔衛平、周舵、錢理群、滕彪、張博樹等。正如參與者之一崔衛平所言:「對於六四集體保持沉默,實際上是參與了隱瞞這樁罪行…」。研討會從多方面對六四民主運動進行思考,部份與會者隨後更把文稿發表於網上[…]

給研討會文章回應,並不是為了找渣,而是想籍討論把一些因六四鎮壓而掩蓋的問題釋放出來,期望能對六四討論加磚添瓦。畢竟六四,是屬於每一個中國人的,而討論,卻實在太少。

全文請閱
http://www.grass-root.org/college/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874
======================================
【基進視角】:「另一個世界是可能的」:21世紀的激進社會工作[Iain
Ferguson
著,季耶譯]

來源:全球化監察http://www.globalmon.org.hk/zh/2009/05/post-1134

按:文章原題‘Another world is possible: radical social work in the 21st century。刊於斯洛文尼亞社會工作期刊Socialno Delo,2006年,第45期,頁183-187。論文頭一節是談2005年卡特尼娜風災的意義,因與文章主旨關係不大,故翻譯時略去。作者Iain Ferguson是英國斯特靈大學社會工作學系高級講師,著有《反思福利:批判的視角》(Rethinking Welfare: A Critical Perspective, Sage,2002,合著)和《奪回社會工作:挑戰新自由主義與促進社會公義》(Reclaiming Social Work: Challenging Neo-Liberalism and Promoting Social Justice, Sage,2008)。作者2009
年5月底將出版新書《激進社會工作實務》(Radical social work in practice, Policy,2009)。

是當前這種越來越不平等又失掉社會團結性的背景,使我們要再來談論社會工作的激進傳統的價值。這談論並不是為了懷舊,也不是妄想再現20世紀70年代的場景,而是因為社會工作的激進傳統對於社會工作的受助者在21世紀所感受到的不平等和壓迫最能夠給予關注和反對。[…]

全文請閱
http://www.grass-root.org/college/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879
======================================
【基進視角】:論世界左翼新政治戰略[沃勒斯坦著、孫壽濤譯]

來源:國外理論動態

美刊《每月評論》2008年6月號刊登了美國著名左翼學者伊曼紐爾•沃勒斯坦題為《記住貢德•弗蘭克》的文章,認為19世紀的左翼政治戰略在1968年運動後已經不再有效,新的左翼政治戰略要求政治活動根據短期、中期、長期政治目標而採取不同的形式。文章主要內容如下。

在身為批判性社會科學家的漫長歲月中,安德列•貢德•弗蘭克始終是堅持不懈、毫不動搖。他終生獻身於左翼政治運動,並始終堅持作為一個左翼學者兼活動家對現實世界進行分析。我相信,對他的最佳贊辭就是像他那樣去做。貢德的父親,利奧德•弗蘭克,一位卓越的小說家,終生都在基於自身生活創作一部小說。這部小說的題目是《我心偏左》(My Heart is on the Left)。這句話同樣也是貢德自己從未寫過的自傳的最恰當題目。[…]

全文請閱
http://www.grass-root.org/college/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875
======================================
【活動推介】:經濟危機下:就業、失業、「扶貧」調查工作坊

失業問題也不始於金融海嘯,還源於更深刻的經濟轉型及制度不公平…政府有沒有能力解决就業及貧窮問題?還是不願意?民間有甚麼應對?讓我們與失業工人一起描繪一個底層的世界觀…

●16/6(二)就業、失業及「扶貧」文化經濟學的角度
--從經濟危機及文化危機角度分析香港失業及貧窮問題
評論嘉賓:許寶強博士,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
●23/6(二)就業、失業及「扶貧」社會學的角度
--分析香港失業人口及貧窮人口的構成
評論嘉賓:梁志遠博士,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
●30/6(二)香港的就業、失業及「扶貧」政策
--分析香港政府就業、失業及「扶貧」政策的不足,思考新的出路
評論嘉賓:余偉錦博士,浸會大學社工系
●7/7(二)開始落區訪談及撰寫故事(為期一個月)

日期:2009年6月16日至8月初]
時間:星期三晚7.30
地點:荃灣美環街23B號「街坊工友服務處再培訓中心」
主辦:街坊工友服務處、前線社會福利從業員工會
對象:預科及大專同學、在職青年
費用:200元(全數出席及完成報告可退回一半費用)
查詢:亞Mark97879193電郵:labour@nwsc.org.hk.
======================================
【活動推介】:「新自由主義前史」的左翼回顧

全球金融海嘯爆發至今,主流輿論普遍關心及討論的是究竟經濟復甦何時來臨?但這畢竟是一廂情願的想法。

如果認真探討今次金融海嘯爆發的深層成因,或者較為現實的提問是究竟今次全球經濟衰退還會持續多久?這不得不要追問及了解資本主義本身的結構性問題。或者,我們可以從當今著名馬克思主義地理學家大衛‧哈維(David Harvey)的著作獲得一些啟示。

哈維在今次金融海嘯爆發前的多本著作(其中包括《新帝國主義》"The New Imperialism"及《新自由主義化的空間》"Spaces Of Neoliberalization") ,已對資本主義發展到新自由主義階段將引發更嚴重的經濟危機,作出令人折服的分析及洞察。

新自由主義亦是試圖解決資本主義本身的過度積累危機而出現的特定歷史產物,但在新自由主義出現之前,資本主義又如何解決本身積累的危機呢?哈維1990年出版的較早期著作《後現代的狀況》("The Condition Of Postmodernity"),可以視為探討及闡釋這段直到新自由主義出現之前的20世紀晚期資本主義的過渡軌跡(包括從福特主義到靈活積累模式),即使今天仍然是值得一讀的經典著作。

導讀:宋治德(基層大學)林宗弘(香港科技大學台灣訪問學者)
日期﹕2009年6月20日(星期六)
時間﹕晚上八時至十時正
地點﹕序言書室(旺角西洋菜街68號7字樓,Body Shop對面)
書名﹕《後現代的狀況》("The Condition Of Postmodernity")
作者﹕David Harvey
譯者﹕閻嘉
出版﹕商務印書館(北京)
年份﹕2004年9月第二版
======================================
【活動推介】:另類國情教育工作坊

從世界視野角度看中國,以政治、經濟、外文、文化、綜合國力為主線,旁及當前中國知識界對國家發展、民間社會、工農問題、民族主義及全球化的討論。

內容(六節+探訪):1.思想的解放/2.黃河資本主義/3.顛覆西方民主的看法/4.綜合國力/5.圍城世界/6.結論:想像中國/7.探訪+書城活動

對象:預科及大專同學、在職青年
日期:6月25日起(逢星期四)
時間:晚七時半至九時半
地點:荃灣美環街23B號「街工」
費用:100元(出席八成及完成習作半費)
主辦:街坊工友服務處、基層大學
報名:亞蘇60500386或ahso41@yahoo.com.hk

2009/03/04

受壓迫者的社會運動

友人Conie在「宗教霸權關注行動」留言,表達了她對這組織未來發展的一點憂慮,她留言後,團體的兩位成員也回應了她。我曾與友人討論過這個團體,於是撰文補充了友人的觀點。

============================================



以下為友人Conie以「憂慮」為題的文章:

各位,我曾出席2.15遊行後的吹水會,深深感受到大家都很想為公民社會做點事,起碼稍為回應保守勢力的橫行,和抗衡他們的所作所為對社會的深遠影響。但當時開始,我也有種憂慮,大家如果回看這股保守勢力的歷史,就會發現他們起初也只不過是一班有心有抱負的人走在一起,想為社會做點事,為甚麼他們今日會變成這樣?他們的變質過程,也是我們今天和日後所要警惕的。

如果大家想知已知彼,了解多些明光社陣營冒起的歷史,和他們的靠攏勢力和打擊對手的手段,他們高舉的道德論述和常用的辯論有甚麼謬誤等,請留意將於3月26日出版的《論盡明光社》,作者張國棟可說是基督教圈子裡很早就開始和明光社陣營核心人物對話(甚至進諌)的insider(不過出了這本書後,很可能變成outsider了)。其辛酸,亦不足為外人道……

儘管我們可以很辛辣地,戳破他們的弱點,但個人而言,我衷心希望大家不要以鬥爭的心態去看待或利用這本書,和這場運動(如果暫時可以這樣稱呼的話)。老實說,我對於大家當時想成立組織是很有保留的。我在七一後也曾經參與過青年議政組織(後來解散了),我深深明白到,每個組織之所以能運作,背後都有著其非人性化的necessary devil。(唉,2.15當天真是百感交雜……)

話說回來,近年看到聽到那麼多保守派的粗暴言論和行為,我也很火。但我們是否這麼快便要跟著保守陣營的腳步,視之為一場戰爭?沒有另一種出路嗎?沒有其他種回應的方式嗎?這是我的疑問。既然他們的方法已如此不得人心,如果我們不認清他們變質的過程,只沿用他們的玩法,只作回應式的抗爭,那麼,只會更容易跌入同樣的盲點。

============================================


團體成員Alliber如此回應:

感謝你的「進諫」.

本會是必須成形的,我們要有一定的架構才能夠形成一個長期的社會運動.可能我比較樂觀,至少我自己很理想主義,只要我一天存在,也不會容許本會流於復仇,我說過,面對宗教的暴力,我們不能夠訴諸仇恨,這只是盲目的表現,盲目需要被「啟蒙」,所以才需要背後的精神--「海納百川」、「able to join hands」的「多元精神」.

請問「非人性化的necessary evil」為何?

dannel cheung(張國棟)也是這group的成員,我也非常期待他的著作,謝告知.我想我們應該盡可能避免形式上的「鬥爭」,以理性的方法「邊緣化」右派的意識形態.

他們的「玩法」是什麼?不就是混淆視聽,排斥異己和製造道德恐慌嗎?難道我們都會這樣做?我認為在未來,出版著作和搞講座等走「教育路線」的方法是更值得運用的.

你可以說我過份樂觀,亦可以說我與悲觀無緣.

============================================

路過的Aboveday的回應如下:

過去組織只發起過一次遊行和參與了一兩個研討會,
樓主是基於什麼理據,認為和擔心宗教霸權關注行動將會演變成另一個明光社?
觀乎對上一次內務會議中各成員的言論,
我認為組織中的成員大都是理智、有見識、有謀略、知進退的知識份子,
幹事會和其他成員兩次參與基督教辦的研討會中的表現,
充分證明這一點。
樓主恐怕是多慮了,憂慮得早了。
任何組織也不可能千秋萬世,但作為一 個對社會有承擔、負責任的公民,
遇見不公平不公義之事豈能啞忍?成立組織對惡勢力長期抗爭是現階段該做的事,
該做的事便去做,無需要船頭驚鬼,船尾驚賊,
最緊要的是組員踴躍參與,向幹事會提供意見,協助組織健康成長不致出軌,
那就夠了,有些事憂慮也憂慮不來。
猶記得回歸後第一屆立法會議員陸恭蕙,她的民權黨雖早已灰飛煙滅,
但陸恭蕙留給了香港人一條<<保護海港條例>>。
一個組織能生存多久意義不大,
一個組織能怎樣貢獻社會才是值得再三思量之處。

============================================





我的回應與補充:

面對明光社陣營(張國棟用語)的霸道與橫行,我既火也憂慮,故喜見2.15的遊行,儘管因個人關心方式的取向,而沒有出席當天的遊行,但也為著一股反基督教右派力量的凝聚與發聲而雀躍,也為此寫了一篇blog文章(http://cheungalbert.blogspot.com/)。

在說出個人的看法前,得先申報利益,我與樓主Conie是好朋友,且常就社運討論及交流看法,也曾為著2.15及「宗教霸權關注行動」深入討論過。

Conie是本著關切之情而提出其憂慮的,而她的論點也有理論與社運歷史作為基礎。著名的批判教育學之父Paulo Freire(http://en.wikipedia.org/wiki/Paulo_Freire)曾寫過一本至今仍深具影響力的著作《受壓迫者教育學》(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 〔http://en.wikipedia.org/wiki/Pedagogy_of_the_Oppressed 〕)。Paulo Freire在他的著作中早已發表了類似的論點,他指出,受壓迫者抗爭初期幾乎總是傾向於使自己成為另一個「小壓迫者」(sub-oppressors),而不是追求真正解放。他們的思想結構受到環境的制約。雖然他們的理想是要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但對他們來說,成為一個真正的人所代表的常只是成為「壓迫者」。

此外,明光社的發展確實有著Conie所指出的宿命軌跡。早在明光社成立前,我也曾參與他們的活動,且曾出謀獻策過。在那個時候,若沒記錯的話,組織名稱應為「基督徒關注色情文化聯委會」(簡稱為「關色文」〔圈內人常取笑說「關色文」為關啟文弟弟〕)。在那段日子,大家為了抗衡劉定堅的「三仔」漫畫而出了不少力,結果,劉定堅的「三仔」漫畫後來也真的「摺埋」了。後來明光社成立了,我看見勢色不對,也「借頭借路」地「閃了」。回看他們走過的路,我只看到在他們壯大的同時,一個又一個較理性和客觀的朋友卻退出了;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義憤填膺的「熱血」霸道人士卻加入了。明光社就這樣子走上基督教右派霸權的不歸路。在當下,儘管我非常不認同他們的核心領導人關啟文博士的論點與論爭手法,我仍不得不承認我仍非常欣賞關博士,只因在我心目中,他仍是個古道熱腸的人,也甘心為理想付出極多精神時間。我相信他是他們陣營中最有理性的其中一位重心人物,然而,令人惋惜的是,他身邊像他的人卻越來越少。我甚至直覺地認為,他有時也因此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說了那麼多,只是想為好友Conie的文章擅自加以補充。我不是說「宗教霸權關注行動」會宿命地步明光社的後塵,因為我從不相信歷史會100%完完全全重複的。然而,有兩點得留意的是,一、Paulo Freire所提及的環境制約的思想結構;二、社運團體發展的特質與陰暗面(以我所知,外國已有這方面的著作)。

說了那麼多,絕對不是想打沉「宗教霸權關注行動」,反而想「宗教霸權關注行動」越辦越好,為開拓多元的公民社會發揮作用。我肯定Conie也作如是想。然而,我得指出的是,這條路是不易走的。要對付「他者」,委實易如反掌,但要理性面對個人自己和團體內的弱點和陰暗面,著實是困難重重的。

在我看來,一個團體/組織是否健康,端在乎持不同意見者是否在其中生存得愜意,也能否暢所欲言。我衷心希望「宗教霸權關注行動」能成為如此的一個團體/組織,也希望在未來能以我覺得愜意的方式支持和參與「宗教霸權關注行動」的活動,為香港這保守的社會開拓異彩繽紛的空間。

我自覺自己有著理想主義的因子,也非常欣賞理想主義者,然而,每當讀歷史時,不時為此心生驚恐,因為歷史上不少讓人慘不忍睹的宗教和政治上暴行,竟是由理想主義者間接或直接發動的。且讓我們hope for the best, prepare for the worst吧!

回bluegazine主頁

2009/02/22

這是最好的時候



儘管一個星期過去了,
上網看著那些照片,
內心仍然悸動。

上星期日中午,
一群朋友終於忍受不了保守力量的氣燄,以
「維護公民社會價值,反對宗教右翼霸權」
的名義發起遊行。

事前,曾有不止一個朋友問我會否參加。
我坦白跟朋友說,
我非常認同這次遊行的意義,
只是我不慣於以這種方式表達,所以不會參加了。
不過,我仍會以自己的方式參與這場運動與角力。

那天中午,坐巴士路過播道會恩福堂,
遠遠看見一群人聚集在恩福堂門外,
知道他們正準備出發,
而人群中有不少我所愛的基督徒朋友。

撥了電話,分別聯絡上c和不信,
他們果然在遊行人群中,於是為他們打氣,
從c口中得知x、齋sir、jo等人也在,
不期然打從心裡默默為他們打氣。

fb友人把遊行過程中拍的百多張照片放在網路相簿*。
我細心地看了。
我既看到了一眾基督徒朋友以身體「發聲」,
反對宗教右翼霸權;
也看到了一股力量的在起動,
以「維護公民社會價值」為己任。

我最感動的是看到齋sir。
他已屆中年,在其中一個保守力量
基地——浸會大學宗哲系教學,
而基督教建制內也有不少人認識他,
故他應該知道自己要付的代價
是非常非常大的巨大,但是
他仍然站出來,
還叫咪。

我逐張逐張地看著他的照片,
無法言語。

我在想,dirty press在這個時候出現,
也不是沒有理由的。

*為了盡點力保護基督徒友人,不公開fb基督徒友人這條link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