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124同路的某人。本來素不相識,只宜作路人旁觀,但又禁不住搭訕想問一句:為甚麼要為陳方安生上街而興奮?你說她的出現「為這次街頭政治,又或後續的發展增添了一定的分量和變數」。果真如是,愚見認為那不一定是好事。畢竟追求民主的目標,正是要將「人」的因素盡量減少罷。何況,她的動機和想法,至今仍然是「有待觀察」的。

小鳴回路人甲:
謝謝留言!本blog是歡迎搭訕的。你的留言,正好讓我有機會進一步解說我124晚上草草寫下的內容。
我因陳方安生而起的情緒反應,是有其背景的。早在124前的一段日子,已覺香港的政治進入了悶局。面對仰中央鼻息的特區政府,和沒有政見和道德勇氣的民主派所形成的一池死水,我只覺懨悶和沒有選擇。也許,45條關注組可攪動一池死水。別無選擇之下,我惟有與其他港人在124站出來。我希望這會對現有局面帶來一點衝擊。不過,我知道這只是一時之策。香港人,包括我在內,沒可能如此天天上街。
在這悶局中,赫然發現陳方安生這個帶來巨大震撼力的變數,怎不令人精神為之一振呢。在當晚及接著的傳媒報導中,全城都可見證她的震撼力量。她的力量太強大了,以致有人已藉著傳媒強力抹黑她。當然,我這樣說,不代表我如湯家驊般幼稚天真,又或低B,拿她比作我心目中的真正人民「英雌」昂山素姬,也不代表我認為她沒問題,可帶領香港的民主發展。我如此說,無意把「個人」的因素放大。在我而言,民主運動的成功與否,完全取決於所有人民。不過,在集體爭取的過程中,一些代表人物是不可或缺的,正如昂山素姬之於緬甸。當然,我仍無意拿昂山素姬與陳方安生比。不過,群眾運動少不了精神領袖,又或重心人物。我的想法是,一個公義和民主制度完善的社會是不需要這些人物的。可是,香港與我心目中公義和民主制度完善的社會,仍有非常遙遠的距離。

我的「為這次街頭政治,又或後續的發展增添了一定的分量和變數」一番話,是在如此的心情和背景之中說的。陳方安生這個變數,正好向曾特首施壓,叫他仰中央鼻息之餘,不可過分背棄港人,因為他的對手不是積弱的民主派,而是道行比他高的前高官,這個前高官正好「食住」他現在想施行的政務官管治策略。另一方面,她也可叫常常「騎劫」港人的民主派清醒一點,原來還有人玩「騎劫」,且比他們高明,我希望這可促使他們務實地爭取民主,不再玩弄以往別無選擇的選民。簡言之,我們可借陳方安生之勢,而她當然會借我們的勢。我的看法是,因勢利導,進而推動民主發展。這是我對當下政治形勢的了解及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