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3/25

越讀越美麗——閱讀的空間和動作



沒有閱讀的空間,沒有閱讀的動作,閱讀文化無從建立。

香港圖書館數量充足,書店也也著實不少,還有每年大大小小的書展。按常理來說,閱讀書籍的人口應然數量龐大,閱讀的文化也相當成熟,可是,事實是大多數人仍不愛閱讀書籍。也許,一直只著眼於書籍,卻不曾對
閱讀文化的建立作深入的思考,才是閱讀書籍的文化建立不起來的原因。

某夜凌晨,尚未有倦意,拿起其中一期《ppaper》翻閱,那期是從台北帶回來的,封面是著名女歌手Kylie Minogue。掀至雜誌末,《ppaper》自身的廣告映入眼簾,廣告的標題為「3月3日送書節」。看著這標題,心生好奇。細閱之下,始知那是《ppaper》發起的送書活動,主要是鼓勵讀者在3月3日於任何咖啡室、公園又或公眾地方,隨意放下自己已不再讀的書籍,以轉贈他人,讓「書本重新復活,讓知識永續傳遞」。為了讓他人識別那本書是送贈的,《ppaper》還著意在雜誌內附上四張書簽。送書人只需用書本夾著書簽,露出書簽頂部,別人一看便知道那些書本是送出的了。雖然我頗懷疑計劃的實踐可行性,不過,不得不欣賞和讚歎策劃者的心思。很明顯,只有關心閱讀文化的愛書人才會構想出這意念。

拿著《ppaper》,不禁回味個多月前的台北人文之旅。那一刻,台北書展和誠品信義旗艦店的場景和閱讀氛圍再度浮現腦際。細想之下,讓我印象深刻的不是規模的宏大,天文數字的藏書量,反倒是當地愛書人建基於閱讀文化而有的思考和實踐。

台北書展(1)的規模跟香港書展差不多。單從進場人數或銷售數字而言,相信香港書展會拋離台北書展,可是,不得不殘酷地指出,一盤業績理想的失意未必有助推動閱讀文化。從人文及文化角度,又或從推廣閱讀文化而言,台北書展卻反過來遠勝香港書展。先不論台北書展的大動作,如籌辦者認識到歐洲文化的重要性,致力邀請歐洲四國參展,還為此建立了一個主題區,介紹及推廣歐洲文化。光是三號館(童書區)及一號館(綜合書區)各自設立的主題區,已教人眼前一亮。顧名思義,主題區為一特設的區域,內裡放置了館內重點書籍,可讓參觀者舒服地坐下,細心閱讀。就以一號館的為例,閱讀區不單面積非常寬敞,相信有千多二千尺,還花上了心思佈置,讓入場者在一個非常舒適的環境看書。在一個賣書為主的場地,主辦者刻意保留了一爿空間,以促進閱讀的氛圍,既讓愛書人安靜看書,也讓路過的人看到他人在看書,感受閱讀的氣氛,因而受感染。

在空間與氛圍方面,誠品的信義旗艦店(2)也不遑多讓。在銷售書籍的部分,店方慷慨地提供了不少形形色色的座椅,讓人舒服地打書釘,有些座位較大多數人家裡的沙發還要舒服,足以讓人捧著心愛書籍,一坐數小時不起。最讓人欣賞的是,在那兒找座位較在香港的公共圖書館還要容易。不同的捧書坐姿、不同的看書神情,有若裝置文化,千姿百態,一再展現著閱讀文化。



在我看來,台北書展、誠品的慷慨是一種計算,與香港的急功近利不同,那是長期的文化投資,人文質素的培育。公眾地方有充足的空間,讓人悠閒閱讀,進而展現各式各樣的閱讀姿勢,讓旁人觀看,受感染,生發興趣,甚至參與。小孩子、青少年置身在這樣的環境中,閱讀書籍的興趣不難建立。

註:
(1)台北書展官方網址:
http://www.tibe.org.tw/2006
(2)單是誠品信義旗艦店(
http://www.eslitebooks.com/anchor/index.shtml )那千多二千尺的文學區,以及二十多個書架的文學書籍,已讓我深深愛上那裡,流連忘返。



沒有留言: